墓园环境

    咨询热线

    024-22966971
    地址:本溪石桥子张其寨
    电话:024-31297709
    手机:15502484598

    墓园新闻

    当前位置:首页-墓园新闻

    本溪市真山真水好墓园玉灵山

    发布时间:2025/08/04 点击量:0
    山骨水魂的生态秘境
    玉灵山的灵性,藏在本溪 "八山一水一分田" 的地貌基因里。园区背靠的主山体形似元宝,裸露的青灰色岩石肌理如鬼斧神工,当地人称 "玉面金背"—— 阳坡植被茂密如绿玉覆盖,阴坡岩石裸露似赤金闪烁。这种独特的地质构造,让这里的油松、落叶松比平地生长得更为挺拔,10 万余株树木构成的混交林,在不同海拔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:山脚是胡桃楸与暴马丁香,山腰为蒙古栎与花曲柳,山顶则是矮化的山杨与杜鹃,形成 "一步一景,四季不同" 的植物奇观。
    贯穿园区的 "灵溪" 堪称自然与人文的完美对话。这条引自山泉水的溪流,沿七台地势跌落形成七处小型瀑布,最大落差 8 米,水声在山谷间回荡如天籁。设计师巧妙利用溪谷打造了 "曲水流觞" 的景观带:在平缓处设石碾、石磨等老物件,既呼应本溪的工业记忆,又形成天然的休憩点;在陡峭处建防腐木栈道,穿行于枫树林中,秋季红叶漫山时,宛如行走在燃烧的画廊。一位摄影爱好者曾说:"这里的晨雾比任何滤镜都神奇,能把墓碑变成漂浮在云海中的玉牌。"
    生态保护的理念深入每个细节。所有墓区道路宽度严格控制在 1.5 米内,采用本地青石板铺设,边缘保留原生杂草;墓碑高度不超过 80 厘米,材质选用与山体色调相近的青石,避免视觉突兀;甚至连指示牌都用枯死树干制作,上面的文字由本溪书法家协会成员题写。这种 "以山为体,以石为魂" 的设计,让公墓真正成为山林的一部分,当松鼠从墓碑旁跑过,当山雀在祭扫者肩头落下羽毛,生与死的界限仿佛也变得模糊。
    钢城记忆的人文容器
    玉灵山公墓最动人的特质,是它承载着本溪作为 "煤铁之城" 的集体记忆。在 "钢魂园" 专区,安葬着多位新中国第一代钢铁工人,他们的墓碑设计成微型高炉造型,碑文中 "1953 年参与一铁厂建设" 等字样,串联起这座城市的工业年轮。园区中心的 "百工墙",用浮雕再现了采矿、选矿、冶炼等生产场景,镶嵌着退休工人捐赠的老工具 —— 一把 1958 年的钢钎、一副 1972 年的防护眼镜,都在诉说着 "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" 的工业精神。
    这种对在地文化的尊重,同样体现在殡葬服务中。针对老矿工家属的需求,推出 "矿工纪念墓":墓碑采用废弃铁轨锻造成 "U" 形,象征矿井巷道;墓前摆放小型矿灯模型,可在祭扫时点亮。一位为父亲选择这种墓型的市民说:"他挖了一辈子煤,用铁轨当碑,他肯定喜欢。" 而 "军工园" 则专门安葬曾在本溪军工厂工作的老兵,他们的墓碑统一刻有 "兵工铲" 图案,形成独特的精神地标。
    传统孝道在这里获得创新表达。"二十四孝" 雕塑群摒弃了传统题材,转而刻画本溪地区的真实故事:"送煤救亲" 展现寒冬里儿子背着煤块步行二十里探望病母的场景,"代班尽孝" 讲述女儿顶替父亲下井工作让老人安享晚年的事迹。这些带着煤渣与钢花气息的孝文化,让本地群众倍感亲切。每年重阳节举办的 "钢铁记忆" 故事会,邀请老工人讲述往事,已成为墓园的文化品牌。
    山城特色的服务体系
    玉灵山的服务充满本溪人的实在与贴心。考虑到山城多坡的特点,园区在主要通道设置了 12 处休息驿站,提供免费热水与应急药品,对 70 岁以上老人和行动不便者,可预约电瓶车全程接送。针对冬季路滑的问题,每年 11 月至次年 3 月,所有台阶都铺设防滑垫,工作人员每日清晨 6 点开始除雪,确保祭扫安全 —— 这份对细节的执着,让许多市民感慨:"比自家小区物业还周到。"
    价格体系兼顾不同需求,既有适合普通家庭的 "平安墓"(1.8 万元起),也有满足家族传承的 "祥和园"(5.8 万元起),所有费用均在民政部门备案公示。特别推出的 "老工业基地惠民政策",对持有退休证的老工人家庭,墓位费减免 10%;对烈士、劳模等特殊群体,提供免费安葬服务。这种 "让奉献者有尊严" 的定价理念,赢得了广泛认可。
    现代科技的应用恰到好处。开发了 "云祭扫" 平台,家属可在线为逝者建立纪念空间,上传照片与视频;针对身在外地的游子,提供 "代祭扫 + 直播" 服务,工作人员会按照约定流程擦拭墓碑、敬献鲜花,并用手机实时传送画面,还能播放家属提前录制的思念话语。一位在深圳工作的本溪人说:"看着屏幕里熟悉的山雾,听着乡音的代祭词,感觉离父母并不远。"
    当暮色为玉灵山镀上蓝调,远处钢厂的烟囱与近处的墓碑在余晖中形成奇妙的剪影,灵溪的水声与城市的灯火遥相呼应。这里没有刻意营造的肃穆,却处处透着对生命的敬畏;没有奢华的排场,却用真诚守护着钢城儿女的思念。正如一位老矿工的墓志铭所写:"从山里来,回山里去,一生炼钢,终成顽石。" 在玉灵山,死亡不是终结,而是以最贴合这片土地的方式,让生命与钢城的山水、记忆永远相连。